【双语读诗】皮扎尼克:流浪人间的阿尔忒修斯
南方的夜晚风声总是肆虐,将初冬潮腥的雨吹散又聚拢。每当遇着光线昏昏的天,碰着恣意凶猛的冷空气,甚至只是踽踽独行时,我都会想起她,皮扎尼克。
想她黑白分明的眼睛,是火焰炙烧着的灵魂;想她在悬崖边缘进行的一次次生死拉锯战,自救又沉沦;想她说:“我愿是死的,也走进一颗别人的心。”发出的叹息声也都仿佛带上重量了。
今天,AP记者站将与您分享阿根廷女诗人皮扎尼克诗集节选,在雨夜里以神思触摸静默。
Presence
your voice
in this being unable to move away
from my gaze
things dispossess me
make of me a ship on a river of stones
if your voice is not
rain alone in my feverish silence
you unbind my eyes
and please
may you never stop
speaking
Ever
存在
汪天艾/译
你的声音
一切都走不出
我的视线
它们夺走我
把我做成一条行在石河上的船
如果不是你的声音
在我炽烈的静默里独自下雨
解开我的眼睛
请你
一直对我
说话
Diana’s Tree
I have made the leap from myself to the dawn.
I have placed my body alongside the light
And sung of the sadness of the born.
狄安娜之树
范晔/译
我已完成自己向黎明的跳跃,
我已留下身体挨近光芒。
我已歌唱诞生者的哀伤。
Twilight
The shadow covers familiar petals
The wind robs the last nod of a leaf
The sea alien and doubly mute
In the summer whose lights move us to pity
A desire from here
A memory from there
黄昏
汪天艾/译
阴影覆上目光的花瓣
风带走叶子最后的姿态
海远远的,加倍沉默
夏天怜悯它的光线
这里的一个愿望
那里的一段记忆
Silences
Death always nearby.
I hear her say.
I only hear myself.
休止符
汪天艾/译
死亡总在旁边。
我听它说。
我只听见我。
以上英译除Diana’s Tree 选自Yvette Siegert《Extracting the Stone of Madness》,其他英译俱选自Cecillia Rossi《Alejandra Pizarnik: Selected Poems》。
作者简介
皮扎尼克:
阿根廷诗人。1936年出生于一个犹太移民之家。她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院学习一年后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在他乡》。很快,她就开始学习绘画。此后她又出版了《最后的天真》和《失落的冒险》两本诗集。1968年她获得了古根海姆奖,1971年又获得福布莱特奖学金。1972年秋,皮扎尼克因服用了过量的速可眠而离开人世。
读后小记
甜蜜地唱然后死
文/杨楠
初遇她是在范晔先生的一篇随笔里,《书房即故乡》。
那一句:“给我的胡里奥,附带很多个吻在额头,在蓝眼睛周围。(我想念你。)你的文字小友,阿莱杭德娜。”甫一打了照面,就被那股子少女娇憨轻灵引得心跳乍漏一拍。
原是写科塔萨尔*,先生在第五小节提到这位与科塔萨尔交好但至今仍未流传开来的诗人,写道:“……一本本书上的扉页献词串联起来,也能勾勒出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一颗心的陨落轨迹。”
后来我读到天艾老师翻译的她与胡里奥的诗信,看他二人于“伤口中相遇”,看胡里奥一次一次的挽救最终还是落空,看他在信中焦灼与忧惧的呼唤:“我只接受你活着,我只想你是阿莱杭德娜。”
事实上,在后面较为碎片地阅读到皮扎尼克的诗,不仅是她的献词隐秘地浮现出这样一条人生轨道,她的几本诗就可说是一首她自身的写照。自始至终,她的世界一直充斥着无数他人听不见的耳语与动荡不安的混乱,她目光朝下,给人以神秘之感,频频使用“花园”、“森林”、“词语”、“静默”、“流浪”、“风”、“裂口”、“夜晚”等意象,让人深感无法接近。读的时候,每每以为偷得一点字里行间的吉光片羽,便又因为其轻盈的特质而让其逃逸。
但正因为“一切形式的特性存在于它们本身,而不在于猜测的‘内容’。”,其精神内核之重,灵魂放逐之远是难以比拟的。
有时看到关于皮扎尼克的生平介绍(《失眠的女人——皮扎尼克》)、书信日记选译还有发现人们屡屡将她的名字与普拉斯(普拉斯,我永远的优钵罗)、玛丽娜、三毛一起(想来前两者是因为对死亡的迷恋,后者是因为流浪的异邦人的身份),看皮扎尼克无数次精心地策划着死亡,被人从死亡之湖中短暂捞出又猝然抛下或动身跃下,几乎陷入一个死胡同,拼不出前路,亦找不着退路。
这时便感觉眼前出现了一堵围墙,那之后有一个被困住的人,只听得见墙那边或歇斯底里神经质的大喊咒骂或不安难抑的呜咽。最终香消玉殒,在另一边,你看得到墙上弥留的血迹,那是带血的指尖所留的印记。用生命的力度与烈度。
是她流浪在人世间,自觉身为异乡人*而寄居于词语中时创作的诗篇。
你可以从她的诗行里读出那种热望与痛烫,一个从18岁因为周期性抑郁症便开始接受精神治疗的少女存在于世好像就是来为了什么斗争一般的,在短暂的一生中于爱与绝望间颠沛流离。正如她自己在一次访谈中,对一任女性恋人所述:“从不停歇,从不休战,毫无怜悯。”
她是这样来过,于灵泊处漫游飘零,以一双始终为少女的眼睛与孩童式的天真,甜蜜地唱然后死。
“直到诗歌也不能给她解脱,直到那个秋天,异乡人回家了。”
【编后语】
明年皮扎尼克的第一本小艾老师译的中文诗集应该就可以出了,(我对皮扎尼克的了解几乎全数来自于她)这两期安利的都是有些小众的心头好,(也因为最近在读)以后会试着推广一些为人熟知的诗人。
*科塔萨尔:胡里奥·科塔萨尔(Julio Cortázar,1914-1984),阿根廷作家、学者,“拉美文学爆炸四大主将之一”。
*“一切……容’”:出自《探讨别集》。
*异乡人:皮扎尼克在访谈中提到特拉克尔(上一期安利的诗人)所说的一句话:人类是大地上的异乡人。并马上说道,诗人更是人类中的异数。
《双语读诗》栏目
由校园记者站策划出品
本期中文朗读 | 汤翘楚
本期英文朗读 | Jacques
本期文案编辑 | 杨 楠
AP师生 双语读诗
每周一期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