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Y NOW
< 返回

四个长郡故事里的教育内涵

四个长郡故事里的教育内涵

   “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我接受了怎样的教育呢?其实,教育就是当你忘了课堂所学以后剩下的东西。”毕业近十年,长郡中学2005级毕业生、考入清华的蒋抒洁在《长郡人》来稿中这样写道。

    孔子曰:君子不器。教育的内涵,绝不应是将人工具化,学校更不只是面对考试、培训技能的场所。在许多长郡校友的眼里,这所曾将他们送入名校之门、国际舞台的“超级中学”,是“郡园乐土”,是“梦想生长的地方”,是“长郡人”这个称呼。长郡的真正内涵,是朝朝暮暮置身其中、毕业数年仍不能忘的为学之道和为人之道。

    除了“高分长郡”,这里还有什么?几个长郡故事,或许是它最好的诠释——

 大爱:“因为我们是长郡人”

    【故事】2012年,长郡2008届毕业生段雨欣身患恶性淋巴瘤,消息传出后,在校学生通过义卖等形式在师生中积极筹集善款,为段雨欣送去了167000元爱心捐赠。

    同时,已毕业的国内外校友纷纷在第一时间加入到“郡人同心,爱欣有我”爱心大联动活动中。校友们在消息传来的第三天就构建了遍布世界的募捐网络——确保在任何一个城市有人想捐款,就有校友上门收款;通过网络转账的爱心人士,可以在两个小时内收到短信确认,五个小时内上网查询名单。

募捐期间,长郡人“散是满天星,聚是一把火”的口号感动了很多人。有兄弟学校的中学生周末到省图书馆唱歌募集善款,有出国培训机构的老师为他们开设公益课堂,有途经长沙的旅行者为他们捐赠财物。

    与段雨欣同届的2008级毕业生李宇驰写到:“长郡人在这一刻如神一般的脱掉了一切新添上的称呼,我们只有这么一个称呼,我们这么一群人,就是长郡人!长郡人以一种无法言状的爱凝聚在一起,我们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我们为我们中的一个人做同一件事,因为我们是长郡人。”

    【记者点评】教育最基础的目的,是教会一个人如何去爱。这样的爱,不仅是爱自己,更是爱他人,是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热忱、坚强有力地奉献。长郡关于“大爱”的教育烙印,在一位校友病危的时刻,在世界各个角落集中闪耀。

一所学校培育出一位捐款百千万的“优秀毕业生”,并不鲜见,然而,培育出一人危难时一呼百应却井然有序的助人群体,却并不容易。

    教育真正的内涵之一,是在培养“才”之前,先培养大写的“人”,有良知、大爱、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个人,乃至一群人。    

“守望邻里,社区志愿服务”长郡义工暑期行动,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与回馈。资料图片

 

多元:体育生尹卓的科研之路

    【故事】复旦大学201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长郡中学2009届优秀体育特长毕业生尹卓同学,获得十大“毕业生之星”荣誉称号,校长卢鸿鸣作为中学校长代表参加颁奖典礼。

    尹卓是长郡的一个体育特长生,擅长射击。根据他的情况,学校尊重个人意愿为他量身定做了个性化的发展方案。一方面,给予尹卓充分的个人空间来训练体育特长,另一方面,也始终关心他的人格、毅力和文化知识发展,体育优势突出的同时,文化不输他人。

    凭借优秀的特长和成绩,尹卓被复旦大学录取。大学期间,他很好地解决了学业与训练之间的矛盾,先后获得上海市青少年射击锦标赛男子气手枪60发第一名,全国大学生射击锦标赛男子气手枪60发第六名等成绩。同时,他公开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两篇;获得复旦大学第二十六届“光华自立奖”非常达人一等奖、学术科研创新单项奖学金等。

    尹卓“体育生的科研之路”,给了社会普遍存在的“体育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陈旧观念以有力回击。

    【记者点评】时代在发展,人才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正一步一步走向多元,文弱的“状元郎”早已不是优秀的唯一形象代表。“只只蚂蚁爬上树”的理念下,作为其中一只“蚂蚁“的尹卓,在学校的引导下,寻找到千万树枝中属于自己的那一条。体育、艺术、科技,这样“蚂蚁上树”的故事还有很多。

    教育真正的内涵之二,不是面向单一标准下的个别“超群”学生,而是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人。

课间操时,孩子们在微雨之中嬉戏于绿茵场上(记者 陈净植摄)

 

  梦想:“放耳朵去流浪”的陈小天

    【故事】陈小天,一个对音乐有着近乎疯狂梦想的孩子。2010年,读高二的他,萌生了一个念头,音乐应该是自由的,纯粹的,不应该是商业化的,“我想组织长沙热爱音乐的高中生,办一台完全属于中学生的音乐晚会,用音乐来表达青年人对自由的追求。”与老师、同学交流之后,他开始奔走于各个中学,联络发动音乐爱好者,确定演唱会的主题,利用暑假的时间专门来运作演唱会。陈小天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长沙12所中学学生的支持,最终成功的举办了这场名为“放耳朵去流浪”的中学生音乐会。音乐会收获很大的社会反响,数十家媒体争相进行报道。

    音乐会“梦想很美,你的也是”的口号,感动了无数的中学生,最终“放耳朵去流浪”成了长沙市高中学生每年接力举办的一次音乐盛会,作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学生的课外文化被一直传承下去。

    【记者点评】十几岁的校园,正是梦想疯狂生长的地方。陈小天,只是无数个有梦的孩子中的一个。幸运的是,他的梦想,得到了呵护与支持,得以实现并延续。我们一直在探讨一个话题叫“快乐学习”,却又不得不承认,学习很难是快乐的。学习的路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梦想是最大的动力。“放任”孩子花时光与精力去办一场音乐会,其实是让孩子学会用实践去丈量“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正是这样自主的旅程,让许多长郡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就有了较为明确、清晰、理性的目标和梦想。

    教育真正的内涵之三,不是为分数而扼杀梦想,而是告诉孩子,要有梦,要敢于追梦,要了解追梦的艰难,更要持之以恒。  

十几岁的校园,正是梦想疯狂生长的地方。一场完全由学生操办的艺术节,让长郡孩子们的梦想飞扬。资料图片

  创新:“我们要设计心中最美的校服”

    【故事】2012年,长郡高一的两位女生,看着蓝白两色松松垮垮的校服,决定要让校服变得更美。她们联合班上其他同学做了课题,细数更换更漂亮的校服的重要性,然后将课题投到了校长信箱。

    前任校长卢鸿鸣(现任长沙市教育局局长)觉得,学生的想法非常值得鼓励,也是提高学生能力,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的好机会。经研究,同意让这两位同学牵头,在学生里成立长郡中学校服委员会,由全体学生来共同决定他们的校服。校服委员会的同学很快就把全校同学发动起来,通过微博、人人网等现代网络媒体,征集校服修改意见。最后,他们决定自己设计“心中最美的校服”。

    同学们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提出了很多设计方案,一方面通过在学校大屏幕滚动播出,一方面通过网络公布,由全校师生来投票决定。最后,兼顾美观大方和经济实用的新校服在110周年校庆之前,发放到了同学手中。

   【记者点评】创新的事业、创新的社会需要创新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育,需要从教育的每一个点滴开始。单调刻板的校服,似乎是“唯分数论”的教育氛围里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心中最美的校服”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从想象走向了现实,这在为校园注入亮丽和活力的同时,更折射出一所学校对孩子想象力和个性化的包容、支持与鼓励。

    教育部今年下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培养“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如何才能让人才敢于创新?那就是从孩子的教育开始,保护想象力、鼓励创新,并创造条件让好的创意变成现实。

    教育的真正内涵之四,不是越教越窄、越学越死,而是为想象力开发更大的空间,为创新念头的实现赋予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