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Y NOW
< 返回

【校园专访】胡一鸣:辩论赛冠军只是他的光环

【校园专访】胡一鸣:辩论赛冠军只是他的光环

胡一鸣(右)和张昕果(左)在辩论中

 

      见到胡一鸣时,是在第二节课课间。身穿夏季校服,一副普通的黑框眼镜,乍一看,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他一开口,就彰显出了一种学者风范。他说话时喜欢凝视着你的眼睛,似乎要把你看穿,但你却不能出他身上看出什么来,因为他永远是一副淡定的表情,说话的语速也是慢条斯理的。倘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能表现得如此淡然的。

     在刚刚结束的2014-2015赛季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湖南赛区联赛(第二轮)中,胡一鸣与张昕果这对搭档,击败了上海美国高中、西安交大附中、雅礼中学、东北师大附中等强劲对手,从全国56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胡一鸣则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机会只青睐准备好了的人。作为本次辩论赛的冠军,胡一鸣同学并非临时抱佛脚,他和他的同伴付出的努力常人难以想象。为了弥补去年辩论赛上发生的准备不足的缺陷,胡一鸣在辩论赛2个月前便开始着手准备。他将两年内所订阅的环球科学杂志中,和本次辩论赛辩题有关的资料全找了出来,一条一条搜索可用的素材,并将之翻译成英文。

      除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胡一鸣对于夺冠原因做了深入分析。他表示,在答辩过程中,不同于其他组别对于深奥的理论没有进行解释,他们把每个理论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且将语速放慢,让对方与评委能够听懂并吸收每个词语和句子;两人辩论是一个团队,他的同伴对准备辩论的认真态度和不错的口音,以及两位之间默契的配合也是辩论赛的关键之一。

      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辩手。在辩论赛场上挥洒自如,将观点与数据脱口而出,并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得益于胡一鸣常年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小学时就喜欢看很多科普类的书,他将书分为几个层次,《百科全书》、《时间简史》等为“浅层次”的书;上中学后,他开始订阅专业杂志,辩论中引用的数据和素材都来自《科学美国人》这本杂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世界名著也是他的心头爱。“阅读是没有界限的,任何好书都值得去看、去读”,胡一鸣说。

      广泛的阅读造就了他的博学,在历史课上,老师讲出的课外人物和典故,他都了解;在文学课上,他也能侃侃而谈;这使得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多创新的思维和独特的想法。除了阅读,他也喜欢电影,他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云端情人”,“这部电影讲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细腻。”

      胡一鸣说,平时在课堂或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奇的点子,就是由电影、文学的一些碎片加上自己的创新结合而成,而他的这些点子运用到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在一次作文培训中,老师要求大家创作一个故事,他就把自己置身于情景中,用《云端情人》中的书信手法和读信方式,完美地演绎出了一部情景剧。

     “人不能局限于特定的思维模式里,要去突破思想的枷锁”,胡一鸣说。

     这就是他,一个涉猎广泛、睿智、想法成熟的高中生,辩论赛冠军只是他的光环。

 

记者:你觉得自己的缺点是什么?

胡一鸣:我有时很激进。当我对于一件事特别专注的时候,可能就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记者: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或是对未来有什么设想?

胡一鸣:我对人文,科学和文学都感兴趣,我希望自己能在多个方面都有涉猎。主要还是人文。

校园记者/苏玥璇 宋为佳 报道